十八大傾聽小學生問房價,道出全國民眾心聲;中國網絡電視臺“走基層百姓心聲”欄目,新聞報道散發(fā)出泥土芳香!
“一定要把咨詢和投訴處理好,否則就失去了政務微博存在的意義。”南海區(qū)區(qū)委辦督查科科長表示。南海區(qū)政務微博一直走在全國前列,為落實從“網絡問政到網絡行政”的理念,《南海區(qū)政務微博工作考核管理辦法》,必須在1個工作日內回復網友咨詢,5個工作日內初步辦結網友投訴。該管理辦法的考核成績將納入明年南海區(qū)的實績考核指標體系。
……
百姓心聲,簡單的四個字,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。
患者心聲,不同的名詞,一樣的內涵。
在第三季度通訊總結會上,我院宣傳策劃部高瞻遠矚,從醫(yī)院宣傳等角度建議我院服務先行,嘗試建立健全網絡(微博)投訴渠道,拓展聆聽患者聲音的途徑,而醫(yī)患關系辦的一項工作內容就是聆聽患者訴求,作為醫(yī)患關系辦的一員,我想結合工作實際,談一談對網絡(微博)投訴的體會。
在通訊總結會后不久,醫(yī)患辦就接到一單宣傳策劃部轉來的微博投訴(附有截圖),內容大體是患者投訴我院某個前臺咨詢員的服務態(tài)度問題,而且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。
我辦遵循醫(yī)院投訴處理機制,擬按照往常流程(受理-發(fā)文-調查-反饋-改進并落實)處理,但是卻從調查環(huán)節(jié)開始就遇到了一些阻礙。臨床科室對此投訴提出異議,認為投訴中的內容沒有具體到某天,也沒有具體到某個人,無法核實。對于這種很難核實的小事件投訴甚至只是建議,若花費大量的時間展開調查,可能會影響臨床工作。
事實上,網絡(微博)投訴受理局限性還不限于此,由于網絡(微博)暫未實行實名制,多是匿名投訴而且一般也不會留下聯(lián)系方式,對于其反饋途徑也只能通過網絡回復。對調查結果的表述和對事實的相互補充核實,與一般的電話反饋相比,院方顯得更為被動。但即使如此,我們也不能苛求患者網絡(微博)投訴內容應更詳實,也不可能苛求讓網絡(微博)管理方為我們提供語音模式選擇。
既然這樣,那么“網絡(微博)投訴”這種新生物是否已面臨夭折的命運?本人認為,導致網絡(微博)投訴反饋受阻的原因無外乎調查核實過程復雜、匿名投訴互動效率不高等情形。這些還是可以克服的,如可以嘗試對網絡(微博)投訴的流程處理有別于一般投訴的流程處理,如果無法調查核實的,也可以作出一般性反饋,但是這些如果要很好地落實,應該像南海區(qū)那樣從長計議,有匹配相關的剛性制度出臺,并需要部門之間的協(xié)調、配合和理解。
網絡投訴有利有弊,但個人認為,總體利大于弊,患者的訴求表達渠道相較于網絡“微博”投訴的調查與反饋難度,更值得我們審視。網絡(微博)投訴可以并且應該成為患者表達訴求的一個可供選擇的新途徑,很多網絡(微博)投訴也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,也有越來越多的醫(yī)院重視它并借此提升醫(yī)院的品牌和影響力,這種做法與服務好、群眾滿意等“三好一滿意”內涵也高度吻合。
所以本人希望,“網絡(微博)投訴”這種新生物能在我院健康成長,讓其潛在價值被充分挖掘,為我院的發(fā)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(醫(yī)患關系辦 馬錦標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