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骨一科“無痛療法”,連打針都怕的人髖關節(jié)術后竟沒喊疼。
淡淡的消毒水味,術后病人難以壓抑的呻吟——病房里的空氣讓大多數剛踏入的人感到窒息。不是無路可退,不會有多少人選擇手術治療,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“怕疼”。我院骨一科推出了“無痛病房”,“無痛療法”真的能讓人無痛嗎?
實地走訪怕打針的人術后沒喊疼
張先生在月初的一場車禍中髖關節(jié)粉碎性骨折,疼得差點暈過去。如果再做手術,那對張先生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,因為他“連打針都會心跳加速”。然而,在骨科一病區(qū)30號病床看到,張先生與家人擠坐在病床上,湊在“筆記本”前看電影,邊看邊笑的他根本不像才完成手術一周的病人?!耙稽c痛沒有是不可能的,不過那種痛感完全可以忍受”,“我不是一個不怕疼的人,以前可是打個針都會緊張的”,張先生說。
除了怕打針的張先生,我們還探訪了來自河源的孟奶奶、市區(qū)的萬大爺等數人,他們在彎曲、扭動術后關節(jié)的時候,沒有痛苦地呻吟,臉上也幾乎看不出痛苦的表情。
“按照國際通行的劃分疼痛等級方法,疼痛感分為10級,1至3為輕度疼痛,可忍受,能正常生活睡眠;4至6為中度疼痛,會影響到睡眠,需要止痛藥;7到10為重度疼痛,嚴重影響睡眠并伴隨其它癥狀,需要用麻醉藥止痛;大于10,則是無法忍受之痛。”曾思平主任說,“以我們骨科為例,膝關節(jié)手術后的疼痛感就達到了10。”骨科一病區(qū)的病人,95%需要進行手術治療,在骨頭上動刀,伴隨病人術后康復期的是“痛入骨髓”。
因為“疼得都想死”而放棄治療的病人,曾思平主任不止一次遇到,“那一次我的病人是一位需要進行兩個膝關節(jié)手術的老人,我們先為他做了一側膝關節(jié)手術,可要做另一側膝關節(jié)手術前,他卻放棄了,寧愿殘疾也不愿做手術?!标P節(jié)部位術后有多疼,別人很難有直觀感受。骨科臨床醫(yī)生說,幾次簡單的關節(jié)彎曲就能讓他們有“上刑場”的感覺。
治療原理:“醫(yī)”痛從術前就開始
“我們在術前就會給病人制定并實施個性化的鎮(zhèn)痛方案,包括吃止痛藥、打止痛針,以及局部神經阻斷等方法。一般術前一天便會介入,直至術后3天內,止痛藥的劑量會逐步減小,幫助病人度過最難熬的那兩天?!痹计街魅握f,以往的手術,就是在手術前使用麻醉藥,等到藥力過后,病人會承擔劇烈的疼痛感,“痛感出現的時候,即使立即進行止痛,也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?!?
簡單說來,“無痛病房”的止痛治療,從手術前便已先期介入并持續(xù)進行,讓藥力持續(xù)發(fā)揮作用。 從我們多次臨床實踐中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,那就是運用了“無痛”治療的手病人能明顯緩解痛苦從而耐受手術。(消化內科 陳靈靈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