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患者,男,56歲,因“發(fā)現前額部腫物1月”入院。入院前1月發(fā)現前額部一米粒大腫物,誤以為喝醉酒后撞傷,未予重視,1月來腫物迅速長大至8*7cm大,入院后確診為“肺癌多發(fā)轉移”。該患者既往體健,追問病史,嗜好煙酒30余年,2-3包/天,飲酒8兩-1斤??紤]此為重要致癌因素。在我們腫瘤科,類似這樣的病歷很多,值得我們健康人反思的是,這么多癌癥患者,究竟是什么導致癌癥的發(fā)生呢?誰是致病的根源呢?
2013年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:我國的肺癌發(fā)病率在過去的30年中上升了465%,肺癌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,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2.7%。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也許答案會很多,如:吸煙、不良飲食、體質因素、大氣污染、職業(yè)因素等等。但是我要說的是:生活習慣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。
比如:吸煙。如果你有吸煙習慣,可以計算一下自己的吸煙指數,公式是:吸煙指數=吸煙史年數×每日吸煙的支數。例如,某人已有30年吸煙史,每日吸20支香煙,其吸煙指數為30×20=600。指數越高危險越大。有調查分析資料指出,45歲以上男性吸煙指數大于400者,其肺癌發(fā)病率為同性別、同年齡非吸煙者的9.9倍。所以,45歲以后,有條件的最好是一年進行查體1~2次,每次都需要記得拍胸部的X光片,有助于能早點查出肺癌。
再比如:飲食。現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,有一部分人不管有沒有患病,尤其是患了癌癥的人們,大多數人都會關心自己的飲食。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過度滋補和盲目的忌口也會生病,因為其致身體本身的平衡被打亂,反而給了疾病滋生的環(huán)境。而一些患了疾病的尤其是患了癌癥的病人,除了考慮食物的營養(yǎng)外,還會考慮食物是否能提高自己的抗癌能力,所以毫無忌諱的猛吃猛補,最后至身體虛不勝補,反而更差。而另外一些人則相反,他們擔心滋補會促進腫瘤生長或復發(fā)轉移。甚至有些人差生了嚴重偏差的思想,擔心吃多了或營養(yǎng)豐富后會為癌癥的生長提供更多的養(yǎng)分,所以無理由的忌口,想把癌細胞“餓死”,這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。相反,許多事實都說明營養(yǎng)不良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,如病人手術后恢復慢,對放療和化療的耐受性差,并導致免疫功能低下,引起感染甚至衰竭惡化。所以,滋補還是忌口都要適度,不能走向極端,不能過分忌口與盲目滋補。
所以,引起癌癥發(fā)生的因素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,為了我們大家的健康,請注意生活習慣。(腫瘤科 郭寧寧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