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晚8時左右,120指令接回一個“昏迷”無家屬或朋友陪伴的中年男,查體:昏迷狀、血壓高、瞳孔不等大小、病理征陽性……種種癥狀、體征提示有腦血管意外可能。當即請示值班領導,給予開通綠色通道,啟動相關搶救及檢查(關鍵顱腦CT平掃)。
同時通過患者自帶電話聯(lián)系上患者妻子,患者妻子叮囑我們:“我是某某醫(yī)院(三甲)的,他就是癲癇發(fā)作,以前有過很多次了,給他吸吸氧氣、打打醒腦針就好了……”
然而剛掛電話不到兩分鐘,護士就報告:“患者呼吸越來越不好了,血氧飽和度開始明顯下降!”當即給予開放氣道處理,患者氧飽和度稍穩(wěn)定?;颊叩陌Y狀與癲癇極不相符,倒是明顯提示:急性腦血管意外!再與患者妻子聯(lián)系,告知病情危重,檢查必要性,家屬終于同意檢查并表示在趕來醫(yī)院中。
數(shù)分鐘后,顱腦CT平掃出來了,患者妻子也剛好趕到CT室,見面其妻子就還是強調(diào):“只是癲癇發(fā)作,吸吸氧、打打針就好!”
然而當我們把CT片拿給她看,她沉默了……CT顯示的是:1.右側(cè)額葉出血破入腦室,出血量約40ml;2.蛛網(wǎng)膜下腔積血!
很多時候,不管是醫(yī)生、患者、家屬都有一種慣性思維,患者不舒服了,一定會去想:“可能又是他的什么什么病犯了,按照以前的方式處理就好了!”于是在沒有查體、完善相關檢查的情況下做出各樣耽誤病情甚至致命的措施:
心梗冠脈支架植入術后的患者,排黑便、胸悶、頭暈等消化道出血癥狀,來到醫(yī)院要求住會心血管科或“通血管”輸液;
高血壓,精神反應差,頭暈頭痛,突發(fā)偏癱的患者,家屬只認為是“感冒了”按感冒治療,或者是“腦供血不足”直接給打“通血管針”,不會去考慮有沒有急性腦出血、腦梗塞等可能;
有胃炎病史的人,胸腹痛,會直接按照“胃炎”治療,不排除:心梗、消化道穿孔、胰腺炎,甚至主動脈夾層等危急重病癥……
人機體是不斷變化中的,不能維持一個穩(wěn)態(tài),疾患就來了。不是每一次的不平衡都一樣,不是每一次的發(fā)病是同一個病情,不能以固定思維,很自然地去想就是以前的什么什么病再發(fā)。起病了,出現(xiàn)癥狀了,要鎮(zhèn)靜,觀察什么樣的表現(xiàn),與既往有什么不一樣,及時送診,詳細查體,必要時進行相關輔助檢查。準確的診斷,才能保證后面搶救、治療的成功率,才能保護好生命?。痹\科 林月雄)
|